当前位置: 首页 > 期刊 > 《中国当代医药》 > 2014年第12期
编号:13130861
256层螺旋CT脾动脉成像中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的应用研究(2)
http://www.100md.com 2014年4月25日 贺迎花 陈伟斌 张惠英
第1页

    参见附件。

     1.2.2 图像后处理传至EBW工作站的原始横断位图像先逐层观察,后经处理软件进行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重组,并结合多角度旋转、剪切、自动去骨等技术对图像进行处理。对VR、MIP窗宽、窗位的调整均以图像显示最佳为准。

    1.2.3 图像测量及质量评分在横断位图像上测量腹主动脉腹腔干水平、脾动脉中段及脾叶动脉管腔垂直界面CT值(感兴趣区大小占管腔面积>50%),由3位有CTA经验的医师结合多种重组图像观察脾动脉分支情况及进行图像质量评分,意见分歧时经讨论达成一致意见。根据脾动脉的分支将其分级为Ⅰ、Ⅱ、Ⅲ级,脾叶动脉为Ⅰ级分支,脾段动脉为Ⅱ级分支,亚段动脉为Ⅲ级分支[7];根据脾动脉图像的清晰度将图像质量分为1~3分:3分为脾动脉显影清晰、边缘锐利,2分为脾动脉显影良好、边缘模糊,但对诊断无影响,1分为脾动脉显影不良,影响诊断[8]。

    1.3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动脉内对比剂CT值的比较

    观察组的腹主动脉腹腔干水平、脾动脉中段及脾叶动脉CT值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动脉内对比剂CT值的比较(Hu,x±s)

    2.2 两组脾动脉各级分支显示率的比较

    两组脾动脉各级分支显示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10,P<0.05)(表2);脾动脉分支情况具体见图1、图2。

    表2 两组脾动脉各级分支显示率的比较[n(%)]

    与对照组比较,*P<0.05

    AB

    图1 低剂量高浓度对比剂脾动脉CT血管成像

    A.VR像显示脾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B.MIP像显示脾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箭头所指为脾动脉3级血管分支

    AB

    图2 常规剂量浓度对比剂脾动脉CT血管成像

    A.VR像显示脾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B.MIP像显示脾动脉主干及其各级分支,箭头所指为脾动脉2级血管分支

    2.3 两组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的比较

    观察组的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为(2.90±0.30)分,对照组的脾动脉图像质量评分为(2 ......

您现在查看是摘要介绍页,详见PDF附件